On the island

 

 

 

 

从Tahiti看Moorea的落日

 

Bora Bora的落日

 

临行前在T52(我们给一个靠近我们T52号基站的饭店起的名字)拍下的落日

中国海军柳州舰

 

登陆一次应该随手发一篇,细写是来不及了,记个简报。

原来Wordpress不能批量上传图片啊。

从几百张里面按着ctrl点了十几张,结果就传成功三张。

2013年两度前往大溪地,待了近半年,该见的东西都见过了。

大溪地真是很漂亮的岛,可惜岛国出差多了,看起来就比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萨摩亚汤加好一点。

有钱的话在这里度假应该不错,法国把这块海外领地照顾得挺好,估计当地人打死都不要独立。

希望下次再去是像正常人一样坐着大大的邮轮——注意,是邮轮不是游轮,这个B格我还是要的——过去,不赶时间不差钱的消磨一个假期。

再好的风景一个人看也没啥兴趣,发不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怆然涕下这样的骚,只会撒野尿。

举世闻名的Bora Bora终于和佢老母去晃了一圈,看大海,潜水,她惊叹不已几乎想黑在当地。

在Bora Bora希尔顿不是岛上最贵的酒店,四季才是,但是在两个国家两次入住希尔顿给我们都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所以以后能选还是会选这个牌子吧。

先写到这儿,下次再编辑的时候说不定能把照片补完。

重回PNG

With an orchid09年离开巴布亚新几内亚之后,我以为我不会再回到这个岛上来。

可是阴差阳错,仍然在11年的10月11号再次登录这片世界上最后的处女地,一直待到今天,而归期未有期。

仍然是因为工作,当地人听说我已经在这里待了这么久而惊讶,跟他们我说我喜欢这片土地啦绿色啦peaceful blabla,跟其他国家的人我就说,每个人都得混口饭吃嘛!

不光呆在Port Moresby,这次我去了Goroka这个海拔两千米的城市,冻了个半死。接下来的几站还会有Wewak,Kimbe,Kokopo,Wanimo,都是海边,希望我能有空去看看海。

忍不住

终于还是忍不住Wordpress的诱惑,又继续在这里开始更新起来。

考虑到政审通不过的情况下日志会被阉割,所以一直犹豫要不要在Wordpress的主站上开通新的blog,然后一切推倒重来。

算了,还是不要吧,我舍不得那些辛苦码出来的字,上传后再贴出来的图片。

慢慢腾腾,我的驾龄终于满一千公里了,目前还没有撞死人,大成功desu!

【人在PNG】With an Orchid 2

又是两个月更新一次,更新的内容还几乎是一年前的。

上届世界杯我已经堕落成了论月来写Blog的德行,如今更是一年不如一年了,都按季来更新了。

虽说我有在Twitter(在国内懒得翻墙就别点了),开心网,新浪,网易等等微博同步更新点小情绪,整体来说,还是没干什么正事。

您,我知道您在盯着我,关注我,鼓励我,恨不得亲自代替我。

我,我再努力吧。

—————————

下面这些才是兰花,拍摄地点在PNG的Madang这个城市的很有名的那个海边的白色灯塔旁边那个度假酒店,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这种美得如梦如幻的植物的时候,真是目瞪口呆,说都不会话了。

那个花园在这里。

IMG_4801s

是不是海边都适合缅栀的生长?在海南我只看到白底黄芯的那种,这里有黄的,红的,还有红黄的,要从观赏效果来说,这是我喜欢的一种花,干净,好看,量又足。

IMG_4781
大部分的兰花都是在阴暗潮湿的室内从小苗栽培大了才挪到外面来的。

IMG_4680

IMG_4638

IMG_4622

这一朵不是兰花。

IMG_4736

其余都还是。

IMG_4755

IMG_4725

IMG_4705

IMG_4704

IMG_4795

IMG_4812

IMG_4786

这许多花儿,我那里记得它们的名字来!

下面这个样子的是我最喜欢的一种了,看上去像彩色而纤巧的鸟。我第一次见到它们是在一个雨后的昏暗的下午,第一眼的感觉就像林子里有发光的精灵在轻轻的飞舞,仔细一看才发现,这是花。

看看,再设想一下我当时的那个场景。

IMG_4808

IMG_4652

IMG_4778

IMG_4769

IMG_4856

IMG_4837

IMG_4849

IMG_4831

IMG_4823

IMG_4813

上面这几张长得又像毒蜘蛛又像外星人。

【人在PNG】With an Orchid

   With an orchid
是前几年到处都在乱推的一首Yanni的曲子,不要说你没听过,用它来做背景音乐的节目各个电台电视台都有,这种狂轰滥炸你躲不过,喜欢不吵的音乐的可以去听听,这
里只是拿来做贴切内容的帖子标题,为了避开烂俗直译“和兰花在一起”,我撅腚用更直的翻译:和一朵兰花。 |  国内领先的通信技术论坛’Y%J’n-k’P4K.O

$I(N#s8R(l    食人族,天堂鸟,Kokoda Trail,还有就是兰花。来PNG之前我对这个国家的了解仅限于这些,我想很多人的了解和我一样吧。除了第一样,其他的三者我都见识了,好得很。移动通信,通信工程师的家园,通信人才,求职招聘,网络优化,通信工程,出差住宿,通信企业黑名单.X-S)Y9A0w0y6v8C

*J1Q$N5F1N6x a”I,H:B2x8s    或许是由于一直保持着未被现代文明污染,这里的生态仍然保持得很好,世界知名的兰花许多来自而且仅仅来自PNG,因此能够见到那些兰花也成为了促使我接受这份工作的原因。 |  国内领先的通信技术论坛1Q*C-?1T$q$u6G

0[,E7p8c5x!I |  国内领先的通信技术论坛    我很遗憾不能对这些图片做更多的讲解,因为我甚至不知道这些花儿的名字。对没有见过的所有动物植物我都很有兴趣,虽然我不是兰花控,但是那种梦幻一般的美丽仍然让我流连忘返。

这一帖发的都不是兰花,大部分是在勘探路上遇到的野花,还有酒店花园里的花。下一帖我会专发兰花。

IMG_4623

IMG_4540

IMG_4538

IMG_4471

IMG_4257

IMG_4177

IMG_4156

IMG_4173

IMG_4152

DSCN2206

DSCN1919

DSCN2125

DSCN1666

DSCF0211

【人在也门】萨那老城——永不褪色的阿拉伯

这一篇日志和下一篇,都是07年的时候我就该发出来的东西,现在补上。


来到也门之前,有些事情是我不知道的:


1.也门这个国家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古代的“阿拉伯”,就是指的也门。在石油还未被发现可以作为能源使用存在巨大价值之前,阿联酋科威特这些地方屁都不是。


2.也门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在这里得到弘扬发展,发扬光大,光大证券。它和沙特是如今仍然把伊斯兰教传统保持得最好两个的国家。(下面我会举例说明)


3.也门是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香料之路的起点,在大航海时代以及以前都是亚欧非三个大陆的重要中转站。郑和的船队据考证也到过也门。


4.摩卡咖啡这小资装逼的东西的发源地在也门,摩卡曾是也门的一个港口。两种说法:一是指产自摩卡的咖啡;二是非洲及其他阿拉伯地区的咖啡运到摩卡再转向全世界,这样的咖啡也叫摩卡咖啡。现在说的摩卡咖啡是指的咖啡的一种口味。对我来说那种酸酸的咖啡喝了让我胃里总有点泛酸,因此我还是比较喜欢卡布奇诺那种甜甜的奶味重的哄小孩咖啡。(卡布奇诺卡布奇诺,你揍知道个卡布奇诺!)


5.别以为美国允许自由持枪就想当然,人均枪支占有率占世界第一的国家是也门,比率达到——300%!!!没错,摊到人头上就是人手三把!(我之前的帖子《一剑光寒XX州》说明过我在这里的巨大收获)


————————-让我们来走进也门————————————



其实只需要看看萨那的老城,你就能完全感受到这个国家。


来到萨那,必定要去的地方只有一个:老城。


在我第一眼看到这个保留着八百多年前的原貌的城市时,我心里充满了巨大的震撼。那种完全不一样的阿拉伯风情让看惯了青山绿水青砖碧瓦青面獠牙的我无比惊奇。



01也门之门

上面图中的是也门之门(Gate of Yemen)。现存的老城是萨那古城的一部分,这只是当年萨那古城七座城门中仅存的一座,其他六座已经拆除。从这里你仍然能感受近千年前这个阿拉伯文化中心的恢宏气势。当然,从中国出来的见过故宫、南京这些古都的城墙门楼的咱,对着只有四五层楼高而且厚度只有长城一半的城墙还是有优越感的,我心道不用说解放军,就是清兵也能不费多大力气就攻下来。



02城头看老城



风吹雨打,岁月流逝,从古波斯到埃塞俄比亚,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到日不落的大不列颠,战争的洗礼也无法改变这个城市的精魂,人们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造城市,红石房,也门窗,宣礼塔,每一样都在宣示着这种坚持。


 


登上城门俯瞰城内广场,虽然是工作时间,仍然有许多人就这么闲散的坐在广场上,嚼着卡特,聊着天。



03 老城广场俯瞰



我每到一个国家看到那里的人们过得如此闲适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千百年来的中国人为什么总过得那么累那么苦。


 


城墙环绕着密集的平定的小城堡式的塔楼,整座城用红石、白石砌成,再加上石膏勾勒出的鲜明的线条,形成一种古朴大气的气质。



04老城墙外



走在城里,目之所及,一砖一石,一屋一瓦,无一不是古物。


我看到长袍,腰刀,水烟,香料,古塔,城堡,我看到也门特有的上圆下方的窗,伊斯兰风格的木门,我看到磨坊里蒙上眼睛的骆驼在拉磨,披着头巾的小贩在吆喝,看到居民们行色匆匆步向清真寺。所有的生活细节,都和你记忆中的阿拉伯的传说一一吻合,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仿佛正在这里重演,老城依然承载着阿拉伯人最原始的生活景象。这一切并非特意的保存,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一直这样生活,虽然电灯替代了油灯,汽车替代了驼队,可是阿拉伯的精髓依然不变。



03 老城



“ 在残缺的城墙内萨那提供了一种建筑风格总体一致的典范,其设计和各个细节反映了具有伊斯兰早期空间特色的一种有序结构,这种结构随时光流逝而日渐珍贵 ”。


老城内住宅的构造长期不变,在古代,一般的安排是一楼是家畜的饲养场(我也有看到在一楼暗无天日的房里养着三五头骆驼的),二楼是工具和农具的保管场,三楼是食品仓库和佣人的住所,四楼是家里所有成员沟通的起居室,女人和孩子们住在五楼,最上一层是男人专用的房间。


虽然外墙经过了粉刷,但是房屋的主体建筑和结构仍然是以前的样子,楼上住人,楼下也有一部分住人。一楼的房子现在多改成日用品商店,香料店,布料店,粮食店,有一部分是古董商店和工艺品商店。虽然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这对本地的人也没有什么影响,作为一个热闹的生活区和传统市场,人们仍然在此居住。


要不怎么说老外都笨呢,要放到国内,立马给你开发,开发成旅游区,楼上住人,楼下全部改成门面,开点饭店,旅游纪念品商店拿游客当猪杀不是几鬼好赚钱的嘛!



05 老城街道



这样的街道上,蒙着面纱哈里发的公主曾经乘着舆轿走过,远方的驼队曾经携带着各国的货物走过,郑和手下的高手曾经痛扁了妄图调戏蒙着面纱的哈里发的公主的远方驼队里的商人之后唱着《走进新时代》或是《北京欢迎你丫》走过……现在,轮到哥来走一走了!



06 老城街道



路边的杂货店,老板对上照的事情很开心,从他举起的东西来看,他显然对他的商品质量很有信心。从他的眼神里我仿佛听到他说:同痔您放心,我们这里的货都是本地的,没有江浙小厂来的水货。



07 杂货店老板



阿拉伯男人佩刀的传统在这样的刀铺里可以体会到,当地男子十五岁开始就会佩刀,然后刀不离身。虽然说装饰意义大于实用意义,但再穷的人都要有一把。这把刀意义重大,只能看不能动,轻易碰人家的刀是很忌讳的事情。如果两个人有争执,那怕用枪对射都没人管,可是只要其中有哪一个人把腰刀拔出来就会成为很大的事情,无论有没有理,都会被家族长老审判然后处以严厉的惩罚。



08 刀铺



在食品店里,我看到了各种制法制成的椰枣,大致是晒干的或者腌制的两大类。在这儿,这种东西就像我们的米店里的米一样普通,没法种水稻高粱土豆的古代,香甜(对我来说是甜腻)的椰枣养活了多少阿拉伯儿女。


09 椰枣

走进了街道旁的一个比较大的商场,在几百年前,我想着这里就该算是个Shopping Mall了吧。这里有很多首饰店,卖着银饰和其他工艺品。说是工艺品,但是大多数都还很实用比如烛台饭盒什么的。





10 老街商店内部



手工打制的银盒,每个的大小,重量,花纹都不相同,古朴的花纹透着厚重的历史气息。来这里之前我在机场的工艺品店和老城外面新城的商店里见过类似的东西,但那些一看就是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就像柳州鱼峰山脚下旅游品店里卖的绣球,徒有其形而毫无价值,颜色还俗艳得很。


11 银饰品





上图左边的这个小银盒子我买了下来给老婆做首饰盒,六十克不到,大概人民币一百几十块钱左右。


 


像之前说的,在居民区的商店里才能买到真货,我还买了个油灯,黄铜质地,花纹粗糙,很旧很旧,老板说是从农村收来的,又旧又不好看,我要作纪念还不如买个专为游客生产的货色,崭新的还便宜。我说我就要这个了,虽然卖的比崭新的工艺品还贵,我却觉得很开心。


12 银盒子


因为我识货,我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走到无人的小巷里,我掏出刚买的油灯,用力擦了一下之后,壶嘴里冒出一股浓烟,最后凝成一位Lady——我说了你也不会相信——真的出来了一个灯神!!!


而且还是女的,乌发碧眼,肤如凝脂,丰乳肥臀,要不是身周笼着一阵青烟,悬浮在面前却看不清脚在哪里我几乎以为是店老板拉客用的肚皮舞娘。


她上来就对我俯身拜倒,那一低头露出的乳沟让我遐想翩翩,然后抬头就是一脸的激动和一长串阿拉伯语,涕泗滂沱。虽然她说的我听不懂,但是不用翻译我也知道都是“我被关了几千年终于被你放出来了为了感谢你我给你三个愿望”之类的套话,我摆摆手说行行行你就别啰嗦了,哪,听着,时间紧迫,大家都赶时间,我就简单讲三点,第一,世界和平。第二,地球环保。第三,三个愿望不够,咱还要起码三十个愿望而且你还得给我随传随到。灯神强自镇定,说行你等着,我先去解个手毕竟几千年没上过厕所了。我说没事你去吧记得把我交待你的事办成就行。


结果丫一去不回,我还在和全世界全地球一起等着愿望实现……


好吧好吧,上面的灯神全是演义。我承认打字打累了那段是我编的一个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个故事要是让学术外卖这样的流氓来写就成了“愿望我不要了你让爷乐一乐就行”的人神共愤的版本。


 


宝石店里卖着各种阿拉伯的宝石,我只认得出绿松石,其他的大概我想价值都不算高,也就比雨花石要好那么一点点。真是大失所望,心说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争的金银财宝里保不准有多少就是这玩意儿,不就是好一点的马卵鼓(柳州话,河里的鹅卵石,不知道忻城有没有这种叫法,请看到这里的朋友一定告诉我)嘛!


13 各种石头
银耳环的工艺也很粗线条,我要跟人说中国有九层象牙球这种东西会不会让他们无地自容啊?



14银耳环



这条街道右边这堵墙是一个清真寺的一侧,整个建筑方方正正就像一块水豆腐,看似不起眼,来头却足以让一个外乡的穆斯林见到保准纳头便拜,因为这里史载就是先知穆罕默德亲手建立的第三座清真寺,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公元627年!!!)。至今仍然在作为人们礼拜的地方。


15 老清真寺


粗重的石砖上,斑驳的是历史的痕迹。


建筑的密集,街道的狭窄让我甚至无法找到一个地方给这座清真寺拍一个全景。


06老清真寺1



我从门口瞥到人们在做礼拜,不敢因为拍照而惊扰了那些虔诚的祈祷,只是默默地进去,又出来了。


这张图是清真寺的一侧。


 





16 大清真寺



17老城内



走在这里狭窄的街道上,把眼光从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投向天空,想到自己的所见和千百年前的人抬头看到的一样……啊,请忽略那几根电线……你会有世界变幻物是人非的唏嘘么?







18 老城

老城不大,那么些街道,走得快的话半个小时也就都走遍了,我们却一直在这里流连直到华灯初上。

18 小孩


19 老城夜景



在Youtube上有个叫Where the hell is Matt的视频,是一个叫Matt的人周游世界的时候在不同的国家和城市跳着同样的很可爱的舞蹈,这个视频很多人看了都心有感触,现在在优酷或者土豆上都有,很好看,我推荐。播放到46秒的时候,在萨那Matt跳舞的地方就是我上面仰望街道天空的那张照片拍摄的地点,一条小巷里。


我看到那一段的第一个镜头就叫起来“萨那!”,果然是萨那,现在想起来,老城给我留下的印象竟一深至此,深到我只要看过一眼就不会忘记它,只要再看到一眼就会想起它。

【人在也门】几鬼好吃滴烤鱼!——也门生活小记

初出机场时,觉得这里真算是穷乡僻壤,还国际机场呢,比不上一个县城的汽车站。
01 机场外
周围都是光秃秃的荒山,零星的建着一些方方正正的石头房子,一派不毛之地的景象。
02 野外

在这个国家里,我深切感受到两千五百年里伊斯兰教的沉积。宗教已经如同空气和水一样成为天经地义且不可或缺的生命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在宗教的准则下生活,我的理解是,任何法律,与《古兰经》抵触者无效。

 

我们住的别墅房间里阿拉伯风格的室内装修。
03 室内装修
当地人严格按照古兰经的规定每天要做五次礼拜,每次祈祷前要先洗手洗脚,如果是在野外的话就是抓一把土来擦手足是为“土净”。然后铺开一块小毯子跪在上面,跟随着阿訇祷告。每次大概要半小时,男女虽然分开,但是无一例外。我问过本地同事,祷告的内容包括念真主阿拉的名字九十九次或者一百次,以及大段的古兰经。第一次早上四点,最后一次是晚上九点。

兴建中的大清真寺,气势之恢宏国内只有近年来各地以你我之膏血兴建的政府办公大楼才能与之一搏。

24 兴建中的大清真寺

整个城市近两百万人口,全到清真寺去肯定不可能,所以在萨那城里,每次祷告时间一到,各个社区里的高音喇叭就开始直播清真寺里阿訇念诵的经文,这样在家里的主妇,在办公室上班的人都可以就地做礼拜。干!你能想象万籁俱静的凌晨,你还在熟睡中的时候突然耳边就响起一个老头似唱似念的声音的情形么?这种声音老实说,突然醒来听到真让人毛骨悚然。后来我还是习惯了,可以在经文的念诵中睡着,后来回国后没个人念经还不习惯,到点了还会自己醒来一下。我们的同事有一次正跟客户谈判着,突然客户不说话了,匆匆洗了手脚,就在办公室里铺开一片小毯子跪下了,搞得几个中国人面面相觑尴尬不已。我们客户的上班时间是上午十一点才到,一点钟就收工回去礼拜了,下午四点又来,七点就回去。

就这么一天五次一次半小时,你说这国家哪会有生产效率可言!据说最初先知穆罕默德在古兰经里规定的礼拜次数是——一天五十次!后来才改成了五次。
所以你说中东伊斯兰教国家要是没石油又没有党的领导还想富那真是没天理了。

伊斯兰教对妇女约束非常严格,仅从服装上就能看出来。在我到过的服装店里,女装只有黑色一种颜色,偶尔会有些暗红色或者白色的镶边或者刺绣图案。普通的女装都是全身上下妇女不能参与很多活动,不能单独出门,必须有人陪伴。比如下图这位。

04 街头的妇女

05 街头的女性

传统的女性除了两个眼睛你不能看到她身体的任何其他部位,即便高温的天气她们也会戴着手套,我看到过一位戴着眼镜的女士,眼镜片的下半部都蒙在面纱里。开放一点的女性比如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会把脸和手臂露出来,会穿凉鞋,但穿的仍然还是这样的黑色长裙,这已经是上限了。于是在这里我过的是连眼睛都禁欲的生活。

女性不允许和除家人外的任何陌生男子说话,外国人更甚。但是在上班时你和她say hello以及讨论工作是OK的,因为古兰经规定允许女性工作且必须认真对待工作,但是你如果跟她说下班后我们去走走来聊聊你的生活和家庭这样的话,你就等着被宗教审判吧。

以上两张照片均为盗撮。拍摄的时候我相机挂在脖子上人做东张西望状然后迅速按下快门,如此弄了好多次才得到两张看得过去的。在这里给妇女拍照也是罪大恶极的事,我一同事在街拍的时候镜头无意中对准一女子并停留了一两秒,然后那女子就一手捂住面孔一手指着我那同事惊恐的尖叫起来,周围一群阿拉伯大汉路人闻声围了上来,最终还是靠本地同事解了围。

本地人吃的东西很简单,一点烤饼一点土豆泥都够凑合一顿。基本饭店里面的菜谱都只有一页,写着一些牛羊鸡鱼类的简单菜式,无非是烤或者煮,花样太少了。

但是我们趁着推动项目进展的同时也把公款吃喝的传统带到了中东。

 

首先要提的是Kabab,本来是指的烤肉串,但是发展起来后变成了巨大的一坨。这种烤肉的形式国内也有,所谓土耳其烤肉的,其实是阿拉伯风味。比起国内的肉柱只有一小条,这里的看起来真让人感觉过瘾啊!大块的鸡肉或者牛肉就用调料贴在铁柱上缓缓的转动烘烤。那段日子我们吃得到的肉不多,于是每次出来看到这东西都食指大动,迅速让我们的大脑发出了“肠胃火力全开”的指令。
06 Kabab
很多国外的餐饮店里的Kabab是做成老北京鸡肉卷那样的,那个不正宗,正宗的吃法是这样的:
07 Kabab

底下垫上一层烤饼,有点像新疆的馕,我觉得就是同类东西。

然后是大把的烤肉。

配点薯条,沙拉,酸奶,番茄酱。

其实是很粗的做法,但是,饿的时候来这么一大盘,真真爽得黑文!!!

还有一家店,据说是本地比较高档的,进去一看装修实在不咋地,也就县招待所水平。

可是那吃的真的让人想起来还流口水啊!

羊肉,土豆丝,配点不知名的香料,蔬菜切碎,加上米饭,香得不行!

08 不知名食物

烤羊腿,至今吃过最好的,入味,肥美无比,没有羊骚味却又有隐隐约约的清甜:
09 烤羊腿
大块的手抓饼就直接丢在桌上,我们这等粗人就爱大口吃肉大口吃饼,本地禁酒,饮酒者被抓住除了一个惨字之外再也写不出任何字来。注意,我们拍照都是在吃了一口之后才各自有相机的出相机没相机的出手机来拍的,都觉得这么好吃的饼子非得拍照留念不可。
10 大块的手抓饼
重中之重是这烤鱼。

很大,大概有两斤左右的大鱼,像罗非,但是说是来自海里。
11 烤鱼老好吃
这个烤鱼上得太慢,上来的时候我本来只打算尝尝就算,一尝之下我愣是硬生生把胃里又腾出一半空间来。别看样子有点磕碜,味道唔得顶!鱼烤的火候正好,外酥里嫩,口感一流。不需要任何的酱料,那红红黄黄的作料简直是神来之笔,要说类比的话可能跟柳州狗肉干锅配的酱有点点点点像。咸香是主要味道,此外还有点点酸,也有点甜,只是一点点,几乎感觉不出来。我本来吃羊腿已经感觉美得冒泡,吃到翻白眼了,

我真的哭了,这么好吃的烤鱼,我以后吃不到了怎么办啊。

 

当我得知烤鱼出自这位师傅手下时,我肃然起敬,本想去与他握手然后迅速夺鱼而逃,奈何他见多了这种小伎俩,死活抱着盘子不撒手。我只得题词“阿拉伯食神”勉励之。
12 烤鱼和老板
总共就点了三个菜,加上烤饼和奶茶,那家店我们消费大概人均一百五十块人民币左右,算当地高高消费了。但是,干,值!屡吃屡爽!

刚来的时候看到本地人很多人脸上鼓起个大包,我还以为是什么病导致的,后来发现几乎每天下午人人都有这么个大包在脸上,一问才知道他们在嚼卡特。

也门过去的特产是咖啡,然而他们没有把这名声发扬光大,反而逐渐减少了咖啡的产量然后种上了卡特这种植物。卡特是一种软毒品,有类似大麻的刺激作用。本地人通过咀嚼它的嫩叶来high。很奇怪在其他阿拉伯国家严厉禁止的东西却在这里大行其道。这是让我扼腕兴叹的一件事

这个国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男人和百分之二十的女人每天都要嚼卡特,当地人开Party就是一群人坐在屋里大嚼特嚼。每天下午两点开始到晚上十一点,被称为 “卡特时间”,很多公司重要决议都在卡特时间产生有的人甚至这一整段时间里除了坐在家里嚼卡特啥事不干。建屋子的时候除了大客厅外还有一间类似副厅的叫做“卡特房”,可见这东西深入生活多深。

看看嚼卡特的人们:

偷拍一:
13 嚼卡特的人

偷拍二,刀铺老板

14 嚼卡特的男人2

这位大叔很配合,摆出姿势给我们拍,他手里提着的小袋子就是鲜嫩的卡特树叶。本地人一天的收入刚好够买一包,再穷都要买,不吃饭都得嚼。

15 嚼卡特的男人3
小帅哥刚开始嚼,嘴里的包还没成型。
16 小伙子
啊啊啊啊啊,打字好累啊。接下来不打那么多了。
也门市容:

总统府大门:
总统府大门
注意到了吗?那上圆下方的窗子是建筑最大的特色。
20 街景

17 集市

19 街景

我们的驻地:

18驻地
我们所在的居民区俯瞰。
21 居民区

有没有看到所有的屋顶都有钢筋露出来?那不是房屋没建完,也不是避雷针。那么,为什么那么多房顶都把钢筋露出来呢?

 

网络那一边的观众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嘛?答出来有奖!!!(以无码套图一套设奖可否?)

22 居民区

最后最后,纠正大家一个错误。

我们学数学的时候知道,一直是用阿拉伯数字来进行计算。其实呢,看看下面这个车牌,上面的那个才是真正的阿拉伯数字,而我们用的1234567890,实际上是古印度人的发明。

23 真正的阿拉伯数字

【人在PNG】心似平原跑马——战斗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之勘测篇第三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通信人的生活也是一样。

当然我也绝对相信和认可有些生活环境里就是缺少美女,怎么也发现不了…。。。st囧

我去过的地方里的大部分,一般的人即便很有钱也不会去,而我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无从选择。不过也正是这样我能亲眼见识到一些普通的游客永远都不能亲历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忘掉那些艰苦工作的部分,仅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确实是很开心的事情。看我的帖子说“羡慕”的朋友或许正是这样想的。

通信网络工程的各个专业的工作都是艰苦的,但是我想任何人任何事都能打击我们让我们低落,可是唯独我们自己不能做那些人和事的共犯来弓虽女干自己,不能因为工作的艰辛就忘记了自己给自己找乐子加油。因此我会在工作时尽可能的用照片来记录所有让自己心有所动的瞬间,用这样的方式来寻找有趣,如此将来在回忆自己的工作时,才不会觉得消耗殆尽了。

———————————-中止话唠分割线————————

在PNG东北部的Morobe省,由东向西地势从海平面到平原丘陵再到高山,一直拔高,最后延伸入Highland地区。

平原地区的行车和山区的盘山路,雨林的林间小道来比,又是不同的景致。目之所及,都是开阔的风景,对于从上海这种石屎森林出来的人来说,能见到地平线是何等快活的事。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这里有大好的土地无人耕种,也没有放牧牛羊,只放任野草疯长,不畏虫蛇的话,此地真是野战天堂。

查看环境的时候站在比人还高的草丛里就啥也看不到,不得已,爬上车顶来做勘察。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平原虽然视野开阔,可没点儿树木能遮阴乘凉也怪不爽的。

没有树林的另一个坏处是找不到树根可以坐下,干活只能席地而坐。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来个360度全景图,咱的精确度在+-0.5°,可不是嘛,指南针说的。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看看我眼前顶着地面犯愁的这位,再看看坡顶上摇摇欲坠的那位……

居然出现了这么陡的山坡,上坡我估计有怎么地也得有个60度吧,不!走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就觉得我错了,70度!抓着草根匍匐前进到三分之二时,我有了新的认识,干!80度高高的!上到坡顶后我给这坡送了一块牌匾——“销魂夺命,通信杀手”。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且听哥一曲《站在他妈的高岗上》

下来的时候更是要命,没想到离开幼儿园之后二十多年我又回到了魂萦梦牵的滑梯上,只是当年在底下张开双臂接我的阿姨呢?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沿着海边的公路一直开,偶尔会发现很赞的沙滩,珊瑚礁冲成的白沙滩,舒适度远超那谁的澎湖湾。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碰到这样的沙滩,你能忍住不脱鞋?你就没觉得它特亲切特别招人践踏?

蓝蓝的太平洋哟,让我在你怀抱里撒点儿野,让我在你的沙滩上抓只寄居蟹——!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更多的是这样的礁石海岸,被海浪日复一日的拍打着。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又是一个小学校,不论周围的山石林木草原再怎么乱,这一片地方总是打理得整整齐齐。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在公路旁有大片的土地,苍茫的感觉总让我想起非洲的草原,而这满目的绿色和湿润的气息总会提醒你,这里有的,是不一样的生机。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野旷天低树”的境界。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好孤傲的一棵树。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路拔高的地势,视线尽头的远山,已在氤氲的云气里。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我看到这个地方突然想起邓丽君唱《家在山的那一边》的场景,为何我会突然想起那么反动的演唱会咧?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延伸入海的山岭。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山脚下的海滩平原。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建筑工人们,本来是其中的一个哥们大胆的接近我并攀谈起来,然后当我举起相机时工友们都围上来了。

show me your smile~~~~~~~~~~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在勘测途中我们休息在一个村子旁边的小旅馆里,村民们带领我们参观了他们的村子。

每个人都热情的和我们打招呼,挥手。

整个村子地面都收拾得平平整整,村子里的妇女和女孩子们每天早上下午都会到海滩上背回白色的细沙铺在地面然后抹平。(哎,我真应该把印着“XX化肥”字样的编织袋也拍一张下来)虽然草屋很简陋,但是村民们在房前屋后都种下了收集来的各种花儿,村子就更漂亮了。

爱美不光是我老婆,也是所有民族的天性。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村里编织着草袋的大叔,屁股下坐着自己未来的屋顶。

这里都是女生哎!海边的女孩子们已经到了发育的年纪,没穿衣服也不会害羞。为什么不穿衣服呐,他们又不是部落里的?我琢磨着是否要等到某个标志性的事件比如15岁/月经初潮之后才会把衣服穿起来?但愿别是买不起这样的烂理由。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对一群前来观摩外国人的小盆友,本人成功实施了“如何在拍照时呈现最佳笑容”的教学,有图为证。

未接受教学前,拍照对象自信心不足,表情生硬,注意力涣散。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教学完毕后,看看有没有效,看看有没有笑:

……

……

……

看着啊……

……

……

……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我宣布,本次教学——成功!!!

(具体做法:突然睁大双眼,对被摄对象大叫“哈!”手边有相机有足够多的孩子(不一定非要是黑人)的朋友可以试一试,包试包爽,除了回帖的,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静谧的海角,没有七号。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海边村民的房子,地板几乎就跟地面平行。

这位阿哥自豪的告诉我,这是我家,这是我娃,都是我造的。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平原地区的房子,地板会比海边高一些。

这家建的有点马虎了,但是大体结构差不多,没门没窗。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山林里的民房,最大的差别是为了防止山洪猛兽之类的,房子都用木头架高,做成吊脚楼的形式。

偶尔会有人家在底下养牛养猪。

我猜偶尔也会有猪和牛把顶梁柱给拱塌了。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人在PNG】雨林深处有人家——战斗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之勘测篇第二

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通信网络建站来说,勘站是比粮草还要先行的先行,属于探马的性质,勘站的说行不得也哥哥,那建站的再想也不能行。

其实要说勘站,大体也就是无线环境和传输环境还有工程环境,三者缺一不可,工作内容到哪儿都是这三板斧,看帖的各位都是专家大牛,如何勘站我就不详说了——公司里都有规范手册呢!

但是聊天的时候一说勘站,干过这活儿的兄弟准保一听到这两字眼里马上就能浮现出无数的荒凉的场景,曾经的艰难跋涉,各种啼笑皆非的故事。我还好,干的活基本算中规中矩的范畴,讲个小故事:当年我师兄在联通某公司,那时正是中南地区移动通信网络的奠基阶段,很多制度都还没完善,师兄勘站的时候一人包揽了全部专业的勘测不说,还被光荣的委以征地谈判工作,可怜滴酒不沾的他,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做梦都想不到通信专业工程师的工作还包括这B事儿!为了谈下某个村子的一块地来,硬着头皮请村干部们喝酒,村长和生产队长们见堂堂一个工程师如此礼贤下士,各个都喝得酣畅淋漓心花怒放,师兄被一群猛男得死去活来,终于完了那个站,哈哈,扯远了。

这儿发些我们在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下称PNG)中北部地区勘站的图,还是照旧,先发工作图,再讲沿途所见。

———————————言归正传分割线————————————-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在雨林里跋涉,一双保护性好的鞋子是必不可少的,对俺们这样第一次进林子的甚至还有心理上的保护作用。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碰到风水宝地了,赶紧记下来。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查看地质状况,其实做土壤测试的又不是咱,也就装装样子啦。

哈哈,拍照的这个就是咱!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遇到和现网共站的点儿是大家的最爱,因为既然已有现网,那么铁塔电力什么的都能共享,大家只管合计一下方位角天线高度什么的就可以虎躯一震,三分走人

画面最前面站的是我们雇请的保安人员,一共有俩,还有一个在看着车子。老外管理的公司对人身安全尤其重视,只要存在危害安全的可能,就必须有防护措施和可行的应急预案。虽然我们一路行来遇到的老百姓都很善良亲切,可因为不久前在其他的城市曾经发生过暴乱,因此宁可花钱请人全程押镖。这点总让我等见惯了无数草菅人命的国内公司的人有些自惭。

你看那小哥军姿站的,怎么看怎么放心。

在烈日炎炎的山顶能找到个遮阳的草棚是很开心的,至少大家讨论的时候不必坐树根上咧。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看看,我们来的路在哪儿呢?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野外可没有KFC和麦当劳,更别说让人想起来就流口水的兰州拉面沙县小吃,在林子里,椰子就是每天的午饭。真的,你要试过那新鲜椰子的味道,保证也会像我们一样每天一口渴就念叨着“kulau,kulau(当地语言椰子的叫法)……”

每到一个地方勘测完我们都会请当地的山民为我们上树摘椰子,或者是大叔,或者是孩子,每个人都很乐意帮我们,他们摘椰子的效率,那叫一个高。新摘下的椰子,当地人只用一根固定在地上的削尖的树枝就能利落的打开,再用刀轻轻敲打几下,一块圆圆椰盖就被敲下来了,整个过程好似行云流水,颇有庖丁解牛的风范。


一个大椰子足足有一升清甜的椰汁,先大口大口的把椰汁喝了,然后把椰子砸开成几块,之前敲打下来的那块圆圆的壳,正好可以用来做勺子,把椰肉都刮下来吃。


当地商场一罐可乐是2.5Kina,去壳椰子市价是1.2kina,而纯朴的山民们为我们采椰子,只开价0.5kina一个!!!我们每次都是把身上所有的零钱都掏出来,凑个十来二十kina一把塞给他们,他们拿着钱都很开心,那种纯朴的笑容里带着腼腆的表情,总让我很感动。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我爱死这玩意儿了。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需要大力鸣谢的可爱的摘椰子高手!!!

仔细看看,这图可不是为了拍椰子树,看到在爬树的那位大侠了么?我敢打包票他上树比你我搭云梯上去还要快。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我们没有专门的向导,都是到了一个地方后碰到谁就请谁带路,他们无一例外的都跟我们上车就走。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森林里的车道,这样的道路估计是来往的车子沿着从前人脚踩出的道路行驶最后慢慢压出来的。

来几张雨林深处的照片: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登高远望,茫茫林海。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爬上铁塔,看看这无边无际的椰树林,就算去过海南,我活到现在见过的椰子树,也没我这一天里见过的多!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在林间铺设的油气管道,简易的公路就沿着这管道建设,也才让我们能勉强乘车行进。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山雨欲来。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被山民们伐倒的大片椰林,别以为他们是在破坏森林,看到地上绿色的小芽了么?几个月后,这里又会变成一片香蕉树林了。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林间的山顶远眺,那边就是南太平洋。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出门前公司里专门发放了PNG毒蛇分布区域手册,可我不知道为什么见不到蛇,蛇我不怕。

林间有华丽却不肯停下来让人拍照的蝴蝶,有黑色叮人奇痒无比的蚊子,有一乍长的大蜈蚣,可最常见的就是各式花里胡哨的蜘蛛侠。

您别笑话我,我真的很怕大蜘蛛,各种大蜘蛛,连家里猛不丁出现了那种大蜘蛛都能吓到我,更别说这八爪张开有巴掌大背上给还有骷髅头图案的了。为啥图不清晰呢?这张图虽然是站在几步开外拿长焦镜头拍的,可咱……怕嘛!手还是有点飘啊!

真是怕啥来啥。

当地的同事居然徒手把这东西抓起来了,那手势就跟国家地理频道节目广告上演的捉大蜘蛛一样!我汗毛都竖起来了。他跟我说这种没毒,我,我死活都不信。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这两个东西竟然做出这等苟且之事!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围观我们的孩子和妈妈,本地人带东西都是把背囊的带子挂在头上。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林间的市场,卖着芒果,木瓜。可能不到赶集的时候,人很少。或者,一直人很少。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雨林的孩子。

泰山们。

雨林英豪

虽然在不同山林里我们见到的所有人住的都是自己搭的草房,木屋。可是让人欣慰的是,不管在哪里,学校的房子永远是最好的,建在最好的草地上。

在这样的荒郊野外,如果出现了比学校更好的房子,那可能只有一个:教堂。

这是一所建在山巅的小学,我们开车上来吭哧吭哧花了半个小时才到,不知道这些学生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基本上学校都是板房,就像我们震后为灾民重建的那种简易板房,但是这已经是当地的最好标准了。

我们没有把站址选在这个小草坪上,那是孩子们的足球场,这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我是不做的,基站在另一面的山坡上。

前文“登高远望,茫茫林海。”那张照片就在此图的正中部位的山边拍摄的。

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一定不会永远落后。

看到我把镜头对准他们,这些孩子都非常开心,没一点自习课的样子,真是成何体统。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这是站在山的顶峰拍到的雄鹰。有时我会有这样的自豪:那翱翔的轨迹,也只和我们的视线相平。


30 我们和雄鹰一样高

【人在PNG】我们一直在路上基站勘察之上山上山无爱

这应该算是我对自己在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这个国家几个月的工作生活的一点小小的回忆。按我的估计,拍了两三千张照片,留存了一小半,希望能用五六个篇章把这段日子勾勒出来,为将来给儿孙吹牛逼保留一些素材。

图片绝大部分是我拍的,还有一些是从同行的队友那里拿来的,器材包括CanonSX110,SX20,EOS450D+狗头,尼康P90,简单地用光影魔术手处理了一下,主要是把比较蒙的风景图片画面做得通透,还有色彩做的鲜艳明丽了一些。

不过相信你也知道,图片永远也无法完全再现当时的风景。

这里算是第一篇。

【人在PNG】我们一直在路上·基站勘察之上山上山无爱

我是该好好说说我干的事情,流了那么多的汗,走了那么多的地方,看不完的风光,应该好好记录下来。

 

乐观一点的来看,我该用“虽然我们很累,但是也很有趣。”这样的顺序来发图吧。

 

PNG虽然是个岛国,最低的海拔高度是零度,但是却有几个省份名字就叫XXhighland,东高地省,西高地省,中高地省……海拔从1500到3000不等。

我们到Highland地区是做气球勘测,大概意思就是两组人中的一组在两个地方按照预设的铁塔高度放飞气球,另一个组人在若干公里外通过望远镜目测,如果能看到气球,那么表示微波可以直线连接上,同时根据能看到气球的高度来决定铁塔高度。

———————————————-先干活———————————————

根据GPS找到地方,开始充气,直径一米的气球,可得充好一会儿。

那个气球很结实,但是连球带气的价格到了令人发指的1000澳元以上,也就是人民币5600!!!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紧随神七飞船之后,我们的气球也发射升空。

气球说:我要飞得更高嗷嗷嗷!

为了给气球充气,需要请两个人专门抗一罐氦气或者氢气上山,不是小煤气罐那种,而是跟医院里救死扶伤兼宰人红包的氧气瓶那么大的那种!我们RF的人背着勘测的小东西比如望远镜指南针GPS相机上山就已经想死了,扛着铁罐的黑人兄弟,我佩服你!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天气一般都很好,阳光充足到让人想哭,真的想哭——看下一图你就知道了。

在靠近赤道的岛国,阳光是超具杀伤力的东西,虽然气温不高也就三十多度,但是阳光的照射强度也很恐怖,赤裸的皮肤被晒个两分钟就会有针刺的感觉,第一天我就中招,现在我的后颈已经脱过一次皮了。于是后来死活都穿着长袖衬衣扣起领口的扣子才敢出门,出汗也不松开。衬衣扎腰,背着破烂的背包,摆在纽约活像被金融风暴横扫过的投行小职员。

然而根据“如果涂着黄油的面包落地那着地的一面肯定是有黄油的那一面”的黄油面包定律,更操蛋的事情果然发生了!这里的高山和雨林丘陵地带(下次发雨林勘察帖)截然不同,山上他他妈的不长树!林荫道这种东西是听都没听说过。

这么高的山居然不长树,我哭了。

于是上山的时候就感觉就像没有空中掩护顶着枪林弹雨硬着头皮往上冲的诺曼底登陆,不冲是个死,冲上去是死去活来。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没有路,那些山几乎没有人上去过,草长得又快,根本别想踩出路来。我们只能跟着本地的兄弟走,让他在前面把草踩倒,勉强形成一条能走的标志线。

从山脚就这么搏命往上走,一上一下几个小时,除了工具和干粮,你还不能不背水。

然而当你来到山顶,喘着粗气灌下大口大口的水之后,你却能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们出发的城市,在这里已经算省会级,能有这样规模的非草房木屋的居民区,已经算大型的了。地广人稀,要啥高楼啊,要啥自行车啊!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这是一片没有污染的土地,加上人口稀少,懒于开拓,自然环境仍然处于物竞天择闷声大发财的的状态。

在我们前往的这一带,山岭都不是很陡峭,可是绵延一片,一眼望去仿佛无穷无尽。

透明的空气,猛烈的阳光,天空在这里是如此的清澈高远(《蓝莲花》中毒症,一说天空我必“如此的清澈高远”),随便哪个角度望过去,都让你想起Windows XP的自带桌面。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偶尔在山脚地势相对平缓的地方也会出现树林,一泓流淌的山间,是最让人雀跃不已的发现。

山泉,有点儿田,再来个小芳级的农妇就更美了,哪怕是黑人版也行啊。

一个草房,几分田地。人迹罕至的深山里,也有这样独门独户的人家。山民们除了一些无法自己生产的日用品和衣物之外,多数的生活资料都自己自足。我们没有见到草屋的主人,只是望着这自然和谐景象,想象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过的日子是怎样。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典型的这里高地人的长相,和海边的人有很大的差异。

山民的眼里有迷惑不解和好奇,我们尝试着向他们解释我们的工作。

你可以看到之前的图上,连电力铁塔都少见,在这个1975年才独立的国家,移动通信才刚刚发展起来,通信运营商只在大城市实现了覆盖,这些偏远的郊区都还处于无水无电的状态。

是自豪,更是欣慰,我的朋友,当你知道你的工作会为无数的人的生活带来改变,你也会是和我一样的心情么?

好吧,恶毒地说。

是惶恐,更是内疚,我的朋友,当你知道你的工作会加速对这片自然环境的破坏,你也会是和我一样的心情么?

要了亲命了——矛盾啊!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我们被这群孩子围观了。

点击在新窗口查看全图
CTRL+鼠标滚轮放大或缩小

这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更别说互联网。面对这样纯真的笑容,请千万不要生出悲天悯人的矫情。你很难说无法接触到发达的现代文明,对他们来说是幸或者不幸。我相信在无欲无求的他们心里,简陋和清贫,并非意味着苦难,在这一方净土上,他们仍然有自己生生不息的的喜怒哀乐。 <v:shape id=DtsShapeName style=”MARGIN-TOP: 0px; Z-INDEX: 1; LEFT: 0px; VISIBILITY: hidden; MARGIN-LEFT: 0px; WIDTH: 0.05pt; POSITION: absolute; HEIGHT: 0.05pt; TEXT-ALIGN: left; mso-position-horizontal-relative: text; mso-position-vertical-relative: text” type=”#_x0000_t74″ alt=”@24C601771ED5B43@G74GD98@0810444086A8G88@ANMDONWN,G971E@elhohrus`uns!!@8GD7@8D110G2C13@486110G2C13@486!!!!!!!!!!!!!!!!!!!!!!!!!!!!!!!!!!!!!!!!!!!!!!!!!!!!88F:P88KFWI2019151601!@elhohrus`uns!!B1@9103G110G2C13@486110G2C13@486!!!!!!!!!!!!!!!!!!!!!!!!!!!!!!!!!!!!!!!!!!!!!!!!!!!!88L:688L